您的位置:首页 / 贴吧 / 育儿交流 / 《人民日报》谈家庭教育:我们为什么要倡导父母学习? 父母应该如何进行家庭教育?

  • #育儿交流#《人民日报》谈家庭教育:我们为什么要倡导父母学习? 父母应该如何进行家庭教育?

    2018/12/12 10:39:50 发布1100 浏览0 回复0 点赞
五月花号
管理
工作人员

帖子:521

精华:6

注册:2017/03/21 12:33:02

《人民日报》谈家庭教育:我们为什么要倡导父母学习?父母应该如何进行家庭教育?

“教育改革,从家长教育开始。”


5.jpg


今天小象想跟大家讨论一个问题:我们对教育不满,主要体现在哪里?


无非是孩子们出了问题,即现在的学生脆弱,抗挫折能力差,动辄离家出走,或者轻生;


只知道做题,创造力差,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;


太自私,团结协作能力不足......


这些,归根结底还是做人的问题。


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也是最重要的老师,但目前中国家长在这方面是严重缺失的。


家教是什么?是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,往往体现在非智力因素方面。


比如感恩、尊重别人、基本的规矩等等,其实就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。


一、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,在某种程度上,首先取决于父母。


但遗憾的是,家长们对此几乎没有太多的重视,更谈不上正确的教育理念、人才观念。


一谈到家教,就变成了花钱请老师教文化课,而不是家长的身体力行。


中国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很舍得花钱,不惜砸锅卖铁,却忘记了自己的责任与付出。


更有甚者,一些权贵和富有人群,用金钱换责任:


在孩子很小的时候,花巨资让孩子一个人出国留学,表面上为孩子做出贡献,实则是不负责任。


一旦孩子出现问题,我们经常是指责学校、社会,而不是反思自己。


当我们控诉应试教育的时候,我们是否反思自己也是一个积极的推动者?是否逼迫孩子报了很多的辅导班?


当我们指责社会无序时,我们是否给孩子做出了表率?


如果不是从事专门研究工作,那么,孩子在学校学的知识大部分都会遗忘。


但是,协作、感恩、创造力、想象力、忍耐力、反省能力等等,最终会沉淀下来,而在这些教育方面,家长可以也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。


二、世界上没有一种教育制度与理念是完美的,美国也同样。


在美国,因为教育理念原因,家长不满意,有大约260万学生是在家上学的。


而美国前10名大学中,有7%来自此类学生。


家长们在以自己的力量去做调整,修正对美国教育的不满。


大家觉得,中国教育目前问题很多,政府、社会舆论都在反省、检讨,试图解决这个问题,很多中国专家动辄讲美国教育如何如何好。


的确,美国的教育在理念上、方法上,都有其先进的东西,有值得汲取的地方。


但我觉得,在借鉴美国经验的同时,中国家长应当首先补上家庭教育这一课。


教育改革,首先应当从改变家长入手,让家长们明白自己的责任,树立正确的人才观,真正懂得如何引导孩子成长成才。


从世界角度来说,对于培养一个优秀的人,理念、做法其实没有本质的差别,比如付出,比如严格的规范与要求,待人友善、懂得感恩等等。


因此,我们不需要动辄讲美国,而是应当先把本民族优秀的教育观念继承下来,把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发扬光大。


家长到位,正确的理念到位,中国的教育问题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。


三、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家长呢?


我们可以对照下面的五个层次,审视一下自己是个怎么样的家长:


第一层次:舍得给孩子花钱。

第二层次:舍得为孩子花时间。

第三层次:家长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。

第四层次:家长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。

第五层次:父母尽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,也以身作则支持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。


同时,家长们也应该意识到,在一个完整的家庭教育理念中,老师的作用也是极其重要的。


只有老师、家长、孩子互相配合,互相监督,互相指导,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。


如果你看到这里还感到些许迷茫,或许下面这则「中国家长都应该知道的33条铁律」可以助你拨开家庭教育的面纱,正确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。


四、中国家长都应该知道的33条教育铁律


1、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,而是家庭。


2、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,孩子在学校就会过的比较辛苦,很可能会成为学校的“问题儿童”。


3、成绩好的孩子,妈妈通常是有计划而且动作利落的人。父亲越认真,越有条理,越有礼貌,孩子成绩就越好。


4、贫穷是重要的教育资源,但并非越贫穷越有利于孩子的成长。做父母的,需要为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资料,不让孩子陷入人穷志短的自卑深渊。


5、富裕是另一种更高级的教育资源,西方人的经验是:“培育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。”“阶层是会遗传的。”但是,更高级的教育资源需要有更高级的教育技艺,如果没有更高级的教育技艺,富裕的家庭反而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灾难。


6、不要做有知识没文化的家长。有些人有高学历,但不见得有文化。如果家长不懂得生活,不知道善待他人,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,无论他拥有多高的学术水平,他也是没有文化的人。


7、父母可以把孩子作为世界的中心,但是不要忘了,父母也要过独立的生活。如果父母完全围绕孩子转而没有了自己的生活主题,这样的父母常常会以爱的名义干扰孩子的成长。有时侯,并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,而是父母离不开孩子。


8、父母需要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,不过,也不要因为教育孩子而完全取消了自己的休闲生活。“没有责任感伤害别人,太有责任感伤害自己。”(吴稼祥语)


9、如果孩子一哭闹父母就赶紧抱起孩子,那么,孩子就会利用父母的这个特点经常纠缠父母,提出更多的要求。所以,孩子哭闹,不要着急把孩子抱起来,父母最好让自己有事情做,让孩子看着自己动作麻利地做事。


10、夫妻关系影响孩子的性格。一个男人如果不尊重他的妻子,那么,他的儿子就学会了在学校不尊重他的女同学。一个女人如果不尊重她的丈夫,那么,她的女儿就学会了在学校瞧不起她的男同学。


11、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长相。家长和教师的使命就是让孩子逐步对自己的精神长相负责任,去掉可能沾染的各种污秽,培育人身上的精神“种子”,让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气,让人可以扬眉吐气。


12、有修养的父母是“伏尔泰主义者”,“我不同意你的观点,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”。他们从孩子出生的那天就开始跟孩子讲道理,耐心的征求孩子的意见。不要指望打骂孩子就能让孩子学会服从。杀鸡给猴看的结果是:猴子也学会了杀鸡。


13、让孩子成为既有激情又有理智的人。“没有激情,任何伟业都不可能善始,没有理智,任何壮举都不能善终。”


14、让你的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,有教养从守时,排队,在公共场合不大声说话,不轻易发怒开始。


15、做人要厚道。如果你的孩子比较厚道,请不要嘲笑他的软弱。喜欢占小便宜的人,往往吃大亏,因为他被别人厌恶。愿意吃小亏的人,将来会占大便宜,因为他被人喜欢。


16、身体的活力能够带来精神的活力,身体好了才能培养孩子健康阳光的性格。


17、不要以为孩子1到6岁只是长身体的年龄。如果父母让孩子1到6岁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里度过,等到孩子6岁时父母再把孩子接回来上小学,那么,这个孩子在小学要么成为默默无语的沉默者,要么成为无法无天的捣乱者。


18、经常和孩子一起做三件事:一是和孩子一起进餐,二是邀请孩子一起修理玩具,家具或衣物,偶尔邀请孩子帮忙解决工作中的困难。三是给孩子讲故事并邀请孩子自己讲故事。


19、如果没有特别困难,父母最好每天赶回家和孩子一起进餐。家庭的共同价值观,就在全家人围着一张桌子吃饭的过程中建立起来。


20、给孩子讲故事并邀请孩子自己讲故事,让孩子从听故事开始建立阅读和写作习惯,尽早学会独立阅读,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。“只要还在读书的人,就不会彻底堕落,彻底堕落的人是不读书的。”从来不给孩子讲故事的父母,是不负责任的父母。


21、孩子的成长有三个关键期:第一个在3岁前后,第二个在9岁前后,第三个在13岁前后。如果错过了成长的关键期,后患无穷。


22、不是“三十而立”,而是“三岁而立”。孩子三岁前后,就必须建立自食其力的勇气和习惯。凡是自己能够做的,必须自己做,凡是自己应该做的,当尽力去做。


23、如果你的孩子在13岁的时候喜欢弗罗斯特的诗句:“两条路在树林里分岔,我选择走人少的那一条”,这很正常,不要担心,他以后也许会选择人走的多的那一条。


24、人的一生充满了大量的暗恋。如果孩子暗恋某个异性,请不要嘲笑他。“暗恋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爱情。”(苏格拉底语)


25、父母给孩子讲道理是必要的,但给13岁前后的孩子讲道理时,要注意自己讲话的姿态,姿态比道理更重要。否则,孩子会厌恶,反抗。孩子会说:你讲的话都是对的,但你讲话的那个样子很令人讨厌。


26、心底秘密是人成长,成熟的标志。如果孩子有心事,他不想告诉你,那么,不要逼迫孩子把他的秘密说出来。


27、在孩子3岁前后,他的身边最好有一个无为的放任型父母。在孩子9岁前后,他的身边最好有一个积极的权威型父母。在孩子13岁前后,他的身边最好有个消极的民主型父母。有效的教育是先严后松,无效的教育是先松后严。


28、必须留意你的孩子的学习成绩,但也不必太在意他的名次。倒是需要警惕那些学习成绩总是第一名的孩子。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好,性格也好,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很好,但性格却自私,缺乏同情心,没有生活情趣。


29、必须让你的孩子学会与他人交往并愉快的接受小伙伴。“如果父母对自己的邻居不满,对孩子的小伙伴也十分挑剔,或者不让自己的孩子和他们交朋友,让孩子觉得好像自己跟别人很不一样,那么,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就很难与任何人自然地相处。


30、孩子的成长需要同伴,让孩子有自己的朋友,但不要有太杂乱的伙伴,在孩子没有形成成熟的理性和判断里之前,警惕孩子沾染同伴的坏习惯。


31、让你的孩子尽早建立健康的审美观,不要让孩子的审美观陷入低级,病态。不要以为小的,有病的,就是好的。不要以为强大的,就都是坏的。不要以为小麻雀,小绵羊,小狗都是可爱的,也不要以为狮子,老虎,狼都是坏的。不要以为豺狼都是吃人的,豺狼只吃比他弱小的。


32、《麦田里的守望者》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:守望。教育不是管,也不是不管。在管与不管之间,有一个词语叫“守望”。


33、告诉你的孩子:认真听讲的孩子偶尔成绩好,认真自学的孩子永远成绩好。


内容部分节选自人民日报

以下内容回复后可见

已有0人打赏

已有0人点赞

0人赞
    加载中...
    分享到:

    回复楼主

    该帖子已经关闭回复
    回复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,国家相关法律法规

    超级管理

    发布新帖 帖子管理 返回顶部